top of page
美英

何振岱诗词赏析之二十: 真情一束束成诗

1936丙子年仲夏,70岁的老人家自北京南下,先抵南京,后到上海,游山玩水,诗酒唱和,历经月余。期间创作了大量作品,多收集在其《觉庐诗存》之“慎修集”里,这是他老人家的最后一次远游。这以后便回归榕城,安居在三坊七巷的老宅内,书画遣兴,安度晚年!

初抵南京,老人家住在其弟子吴虞薰家中。这吴虞薰不是别人,正是电视剧《潜伏》里余则成的原型吴石。吴石,名萃文,字虞薰,号湛然,1924年拜何振岱为师,自此师生之谊延续一生。


何振岱为吴石1949年六月去台湾前题的诗


师从远方来,邀师至其家。师生情深可见一斑。在南京的这段日子里,老诗人的诗作或述情谊,或说天气,或叹离别。或写远足之乐,或道世事感慨。高朋弟子相聚,唱和诗兴往返,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不能不让我感叹,在那个年月里,文人身上的那种儒雅情趣,那种静水流深的丰满与蕴藉,如何是我们现在的这些俗人可比的?

我们看诗:


至南京数日,高蓨堪

及弟子台黄挺生、吴虞薰、黄曾樾、

予二子沣、澄集高宅斐君轩缩影为图,

诸生皆有诗,予亦题其右

君居吴郡我幽燕,屈指暌离不记年。

何分江关新邂逅,又温几砚旧因缘。

相看两鬓成颁白,万事多时换海田。

别有欢悰图未得,此时语笑足流连。

这是刚到南京不久时,诗人与好友弟子高朋相聚时賦诗助兴的一首。标题很长,以题代序,时间,人物,地点,故事,全有了。

看席间所坐何人:高蓨堪,晚清举人,外交活动家,也是知名的爱国诗人。妻子是福建十大才女之一何咏阁,儿子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奇。黄挺生,何振岱好友陈衍的门生。他被陈衍称为少有的“军人能诗者”,时拜海军陆战队旅部参谋长。吴虞薰,即吴石。此时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并兼任国民党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校”教官。黄曾樾,史学家、诗人,“永安七才子”之一。时任南京市政府社会局长。另两个是何的次子何维沣和四子何敦诚。何维沣自北京送父母南下,何敦诚则是吴石的副官。一众高朋满座,雅聚岂能无诗。“诸生皆有诗,予亦题其右”,于是便有了这首诗。

诗中写了我们分住两地“君居吴郡我幽燕”,屈指都算不过来分开了多少年,今天重聚实在是高兴,不由得想起了以前一起吟诗作画时的情景。今天看看我们都老了啊,世事桑田。相聚不易,让我们再一起“缩影为图”,诗画唱和吧。流连其中,佳趣成乐,乐而忘返。

为着这个“斐君轩缩影为图”,我和我的老师有过长时间的讨论。究竟是“缩”的什么“影”,“为”的什么“图”,真实的图?还是缩之于心,就心影题诗?不能确定,权且放下,还需细细琢磨和寻找,也望同好者赐以正解,拨冗以论之。

次子何维沣送父母至南京,略停几日,动身返京。路上“车程枯寂”,念亲甚甚,聊赋一诗寄给双亲,下面一首便是身在南京的何振岱接到儿子归京途中寄来的诗时父子间的唱和:

沣儿送予至南京,主吴虞薰家,

留数日复北返,

途中寄一诗来,诵之恻然,因书以答

同客独归吾累汝,车喧身寂日如年。

思亲壮岁犹髫齿,为喜书来又黯然。

附:沣儿诗《北归途中思亲》

来时跃跃去依依,二老南留我北归。

两日车程枯寂甚,偶然一梦亦慈闱。

这是入住吴家后几日,维沣北归。途中寄来一诗述说途中困寂。老父亲也赋诗一首,“因书以答”。两首普普通通的小诗,一句句实实在在的真情,不带半点修饰。思亲之情,舐犊之意却跃然纸上。

儿子的诗写了他留下双亲独自离去的感伤。来时是多么的高兴,而离别又是多么的不舍,思亲之情挥之不去,在车马劳顿中偶有一梦,梦中见都还是母亲。

儿子的信让老父“诵之恻然”,既心疼儿子“车喧身寂度日如年”,又惭愧自己累了儿子。儿虽已壮年,然在父母心中依然如孩童时一般疼惜。看到这封诗信,是又喜又疼啊。过去的父子,思亲都如此浪漫。温馨温暖,真情毕现,既不矫揉造作,也不空说天伦,只是那父子之间的一步一回首的牵挂,让人感动又羡慕。

当年的这种父子互动,真是弱爆了一帮庸俗的现代人。

安居吴郡的老人闲暇时常与学生吴石和儿子敦诚一起行脚吴中山水。诗中的“四儿澄”即为四子何敦诚。有儿子和弟子的贴心陪伴,老人家乐以忘忧,诗中全都是如偿所愿的喜悦,并及时赋诗将这喜悦分享给尚在老家“旧都”的儿女们:

吴生虞薰及四儿澄,

暇日常从游吴中山水,

偶书寄示旧都儿女

行脚何当似赵州,衰年才得补吴游。

此生心赏原随分,万事前缘莫自尤。

甚欲晨昏依汝老,也应林壑为吾谋。

清斋访道将微意,却笑临分剩别愁。

这里说,此时行脚四方已不似在北京的那时了,那是还年轻,而现在已经老了。到了晚年时方才得以游历吴中山水,我不觉得惊讶,万事随缘由分。按说以我的年纪应该晨昏相安才对,不过也是应该到山野林壑间走走。有时也会到清斋庙宇里略表些心意,他们总笑我舍不得离开了。

诗中所述是一副得之我幸的满足。分别时的愁绪一扫而光,言语之间有感激也有惬意,言下之意在告诉孩子们,看我在这里游山玩水,访道寻僧,一切皆安,不必挂念哦。

此诗两个“分”字,各有不同。第一个“此生心赏原随分”。去声仄,名词,当“缘分”,“福分”,“命运”讲。第二个“却笑临分剩别愁”,此“分”平声,动词,当“分别”讲。所以当一个字平仄两用时,名词常为仄声,而动词常为平声,此处便是一例。


我们读前辈诗人的诗,不仅仅是在品读作品,还有力图在诗中找出诗人的生命轨迹,寻到他的故事,还原出一个活色生香的人。就艺术上讲,这几首诗均无惊人之笔。字句之中,质朴写实,不事雕琢。可其中却是故事漫溢,欢喜漫溢,情谊漫溢。这,是我看中的。正这些抱朴之笔让老人家的真情昭显。

吴中的日子,山水为伴,诗书以寄,为友情,为儿女。这是老人家晚年时的一段美好的时光。感谢他为这段时光留下了诸多诗篇让我们回味,体会那时的生活,一同快乐着他的快乐。羡慕那时文人间的吟风弄月,诗酒风流。更羡慕那诗礼之家的父慈子孝,诗书唱和。今成一束以品之,尚有其余留待日后继续!


申美英



申美英:美国洛杉矶作家协会会员,《洛城诗刊》古诗词栏目编委!中英文双语杂志《诗殿堂》古诗词栏目副主编!


32 views0 comments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