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月夕同心与小饮
——郑元昭
已无蝉唱只禽啼,
古树方秋叶尚齐。
一角楼阴迎月早,
四周山暝觉天低。
欲沽美酿询村店,
自剪寒蔬就野畦。
恰得佳笺宜秀句,
君吟我和称心题。
不觉春已过,转眼秋正凉。居家的日子感觉不到季节的变化。看窗外,花开如春,可时光已经不是那时了。苍宇之下模糊了时间概念,日夜的变换已不再惊心,惊讶的,只有这季节。相信这秋天的戛然而至应该是惊到了无数的人。春天关起门的那一刻,谁也不曾想到,到了秋季我们依然关在家里。2020年硬生生在居家隔离中把人们从春天带到了中秋。
好在美好的东西仍在继续。诗词还在,中秋的月还在。用这些美好作舟来承载心灵,无论这个世界流向何方,心终不会失落和飘零。所以,面对前辈留下的诗,感恩!举头看天上的月,感恩!还有那远去的雁影;拍岸的涛声;天上的流云;以及扫过鬓发的那一缕微风……。还有,一次真情的祝福;耳旁的欢声笑语;远处的一串犬吠;树上的声声鸟鸣。中秋的日子里,感叹这所有的美好!以诗,以心,以爱,在这里,送去问候,愿君平安!
读遍了何振岱的诗词,发现他的中秋之作并不多见,在他的千余首诗词当中,写中秋的诗寥寥不过几首,赏读之下,我感觉倒是其夫人郑岚屏的中秋之作更适合这2020年的中秋,诗中的那份自在和暖意也许正是我们在这居家的无奈之时所需要的。所以,这期赏读我们且以这种娴静和雅致同度中秋,共赏美好。
何夫人郑氏元昭,字岚屏,是清代名臣林则徐的曾外孙女。慕何公之才嫁之,从此恩爱一生,琴瑟和鸣。
这是一首七律,写了月圆之时同丈夫把酒赏月小酌浅饮,吟诗唱和之时之景。诗题断句为《山居/ 月夕/ 同 /心与/ 小饮》。“心与”即何振岱,“心与”是他的号。在郑岚屏诗作百八十篇中,“题心与”占了其诗作的相当一部分。比如《重阳前一日同心与于山登高》,《夏日寄心与北戴河》,《初秋风夕同心与联句》,《和心与晓起作画》,《甲戌荷花生日,赋呈心与》等等等等。她一生称丈夫为“吾师”,诗中充满了对丈夫的崇敬,祝福,关爱,温暖和深情。比如“昨宵成一梦,菡萏遍池塘。记得花生日,教沽酒满觞。老来宜小醉,风里送清香。更为吾师祝,年年道力强”。这是真正的举案齐眉!
“月夕”特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中有解曰:“二、八两月为春、秋之中,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也”。月夕之时,美酒当前,坐迎月起,看山暝天低,月明净朗,想起为备今日中秋赏月而沽酒剪蔬之琐碎,动静互衬,兴感油生,诗意顿发。夫妻二人美笺之上,一吟一和,自成佳趣。
都说现代人懂得浪漫,可是此等浪漫怎不令我等现代之人汗颜!
前两联“已无蝉唱只禽啼,古树方秋叶尚齐。一角楼阴迎月早,四周山暝觉天低”,四句写了季节,时间,方位,环境。首联“已无蝉唱只禽啼,古树方秋叶尚齐”均是写中秋之景,为应其题。中秋之时,蝉鸣已经没有了,只能听见“禽”的啼叫声了。“禽”,是鸡鸭鸟类的总称,也是应了“山居”之题。为什么写“蝉唱”?因为秋去不远,古树方秋但树叶尚未凋落。“叶尚齐”不同于秋诗中常见的“寒叶”,“渐枯”,“霜色”,“疏离”等。仅此三字,便去了秋时的萧瑟之感,将中秋时的未寒之意立刻就带出来了,整首诗的气氛和情味也随之提起。如果说“已无蝉唱只禽啼”还有点寒意寥寥的话,那这里便是一种寒意下的温暖,所以说这三个字是这诗的“定调之笔”,它让整首诗的情调有了温度,即便是“楼阴”,“山暝”,“天低”也无损这种感觉,所以尾联的“佳笺”,“秀句”,才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一角楼阴迎月早,四周山暝觉天低”。“楼阴”,“山暝”“天低”,是此时的环境描述,虽表面上阴,暗,冷,读者却不觉晦暗,反而有一种清和之美。原因皆在于前面的定调。此暖意引出的人心之暖,将秋夜之寒消尽,并以酒蔬为介,在前两联的幽深和寒静的衬托和对比中增添了一笔灵动与雅意。这就是“欲沽美酿询村店,自剪寒蔬就野畦”。
基本上,这首诗是寒与暖,静与动,物与人,境与心的对比和交融。前面以景托境,后面写人寓情,中间以“沽酒”,“剪蔬”增加故事和动感。同时一个“美酿”让诗再次升温。表面上转句未接承句而重起,实际上为后面的“一吟一和”提供了素材和情趣。让夫妻互动中的满满爱意随之呈现。
读郑岚屏的诗,最大的感受就是诗中的温暖和爱。诗写人心,心中有爱,发言为诗。诗不必说情,情,都在诗里。诗之所以为诗者尽在于此。心如何,诗里是藏不住的。何郑二人诗中流露的一生伉俪情深,着实是羡煞了我等这类凡人。好在感相同,心也就相通。能让我们在诗词中穿越时空来感受诗人当年月夕之时的情与境,得些浪漫和美好!
有故事的中秋月饼
今晚,无论你在何方,请将美好带走,把心装满。遥对明月,同心共赏!
申美英
申美英:美国洛杉矶作家协会会员,《洛城诗刊》古诗词栏目编委!中英文双语杂志《诗殿堂》古诗词栏目副主编!
Komen